在日常的學習、工作、生活中,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。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(yōu)秀范文,供大家參考借鑒,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陸游教子詩八首篇一
《教子勤勞儉樸》
陸游一生經歷坎坷,更知仕宦之途的艱難。在為官期間,他忠貞愛國,廉潔自守,但屢遭攻擊陷害。實踐中,他深感社會風氣之敗壞,因此,他希望兒子不要走仕宦之路。
在《家訓》中,陸游說:
“風俗方日壞,可優(yōu)者非一事,吾幸老且死矣,若使未遽死,亦決不復出仕,惟顧念子孫,不能無老嫗態(tài)?!?/p>
這是說,社會風氣一天天變壞,使人擔憂的事太多了,值得慶幸的是我已經老了,活不了多久了,即使我不突然死去,我也絕不會出去作官了。唯一使我放心不下的是子孫后代將來要走什么樣的路,我還要像老太婆似的不厭其煩地告誡你們。
告誡子孫后代什么呢?陸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經驗,給子孫們提出了上、中、下三種人生道路。他說:
“吾家本農也,復能為農,策之上也。杜門窮經,不應舉,不求仕,策之中也。安于小官,不慕榮達,策之下也。舍此三者,則無策也?!?/p>
他指出,像我們老祖宗那樣,仍舊務農,是上策;閉門讀書,一心做學問,不考科舉,不去作官,這是中策。只是作個小官,不追求高官厚祿,是下策。這三條路是尚可以走的路,其他的路可不要去走。很明白,按詩人的愿望,最好去務農。
這個選擇,是和詩人自己的經歷有密切關系。他親身感受到,世風日下,官場腐敗,爾虞我詐,互相傾軋。因此,他希
望兒子們走務農之道路。
為了堅定兒子走務衣之路的決心,他又寫了兩首名為《示兒》的詩,詩中仍舊是以切身體驗教子務農、愛農。
陸游教子詩八首篇二
《教子做學問》
1、 要下苦功夫
詩人在八十四歲,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,寫了一首名為《示子聿》的詩,回顧了自己學習創(chuàng)作詩歌的道路。
我初學詩日,但欲工藻繪,
中年始少悟,漸若窺宏大。
怪奇也間出,如石漱湍瀨。
數仞李杜墻,常恨欠領會。
元白才倚門,溫李真自鄶。
正令筆扛鼎,亦未造三味。
詩為六藝一,豈用資狡儈。
汝果欲學詩,工夫在詩外。
這首詩的內容是:
我當初學習寫詩時,只是追求文辭的華麗,并不懂得寫詩的道理。到中年以后,稍微悟出了一些寫詩的訣竅,漸漸擴大了自己的視野。寫詩時,還常常出現一些奇險的詩句,就像急流流過石灘一樣。我曾認真學習李白、杜甫的詩,其意境相當深燧;我很難理解得深透,為此我深深自責。詩人元稹、白居易也只剛剛懂得一點李杜詩的意境,像溫庭筠、李商隱這樣一些詩人則更不成了。這些詩人都下了極大的功夫,也都未達到詩家最高境界。詩歌為“六藝”之一,絕可能靠僥幸取巧而成。你要打算學習詩歌創(chuàng)作的話,要下相當大的功夫才成。
陸游一生同賣國賊做了不懈的斗爭,最后報國無門,才去創(chuàng)作詩歌。他在創(chuàng)作的道路上,經過艱辛的探索,找到了一條寫詩的正確道路。他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,告誡兒子要下苦功夫,不要受前人的束縛,不要耍小聰明,企圖僥幸取得成功,只有這樣,才能寫出筆力獨杠、意境最高的詩歌來。
2、要躬行實踐
在宋寧宗家慶五年,即1199年年底,陸游寫了《冬夜讀書示子聿》一首詩,詩中說到:
古人學問無遺力,少壯功夫老始成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
這首詩的意思是說,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。終身為之奮斗,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,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。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,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,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,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。
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。在這首詩里,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,早下功夫,免得“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”,將來一事無成,后悔莫及。另一方面,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“哪里”,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,那就是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.明白,而要躬行實踐,在實踐中加深理解。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。
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,強調了實踐的重要,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。作者的這種見解,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、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,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,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。
3、要學以致用
陸游在一首名為《示元敏》的詩中跟兒子談了讀書做學問的最終目的的問題。
學貴身行道,儒當世守經。
心心慕繩檢,字字講聲形。
吾已鬢眉白,汝方衿佩青。
良時不可失,苦語直須聽。
這首詩的意思是說,讀書做學問,最可貴的是對所學的道理能夠學以致用、身體力行。作為一個讀書人,應該終生恪守先賢經籍的教訓,心中應該始終仰慕先賢的高尚人格,努力以先賢的教誨檢查自己的言行,約束、指導自己的言行,并且要認真琢磨每個字的含義,以便使自己原原本本地照先賢的教誨去做。詩人說,我已經老了,而你正青春年少,是讀書的大好時光,一定要刻苦攻讀,努力實踐,加強修養(yǎng),莫失良機。我苦口婆心全是為你好,望你一定聽我的勸告。
在這里,詩人告誡兒子,讀書學習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指導自己的行動。他所主張的這種學以致用的學風,是很有進步意義的。
陸游教子詩八首篇三
《教子做人》
陸游注重教子做人,給兒子們提出了一系列做人的道德規(guī)范。這些道德規(guī)范和他對社會生活的體驗有密切關系。
1、要做好人
在《示兒禮》一詩中,陸游對兒子要做什么樣的人提出了希望。
燕居侍立出扶行,見汝成童我眼明。
但使鄉(xiāng)閭稱善士,布衣未必愧公聊。
這是說,詩人看到兒子們在家內家外都能精心照料他,很懂事,快要長大成人了。從兒子們身上,他看到了未來和希望,從心底里感到高興,覺得眼睛好像也明亮多了。他告誡兒子說,但愿你們長大以后能讓鄉(xiāng)親們稱贊你們是有道德的好人,即或是當一個普通老百姓,與那些高官顯爵相比,也是問心無愧的。在這首詩里,詩人要兒子首先學會做人,做一個好人。
2、改過遷善
詩人在另外一首《示兒》詩中,教導兒子要做好人,必須做到有錯必改,見賢思齊。詩中說:
《示兒》
聞義貴能徙,見賢思與齊。
傘嘗甘脫粟,起不待鳴雞。
蕭索園官菜,酸寒太學齏。
時時語兒子,未用厭鋤犁。
此詩是在1204年春作于山陰。當時作者已經八十高齡。這是以自己早年艱苦讀書學習,勉勵兒子虛心別人長處,并永遠不要厭棄農事勞動。
詩中說,聽到公正合理的道理,最可貴的是能夠去追求它;看到德才高的人,就應該考慮如何向他看齊。在生活上要簡樸,要樂意吃粗茶淡飯;要勤謹,起床要早,不能等到雞叫天亮了才起。你們要知道,國學里管菜園的官吏送的菜越來越少,太學士吃的菜很簡單,生活也很寒酸。因此,我時常叮嚀你們,千萬不要厭棄農業(yè)勞動,須知人是一生要靠自食其力呀!
詩人諄諄告誡兒子們,只有在品德上求賢學道,加強自身道德修養(yǎng),在生活上克勤克儉,奮發(fā)努力,在思想上以農為本,自食其力,才能立足于社會,求得生存發(fā)展。陸游在《雨中示子聿》一詩中也曾說過:“苦學勿為干祿計,宦途雖樂不如歸?!笨磥?,這是詩人一貫的思想。他的思想,在今天也具有積極的意義。
【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c-apple.cn/zuowen/1658482.html】